454回忆录14-《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》
第(1/3)页
二十六、景曜中兴的深水区
景曜七年冬,风染霜薨逝。举国哀悼,丧礼毕,新帝慕容宸守孝三月,朝政暂由太子慕容曜监国。太子行事稳健,依祖母遗训,戒躁、戒私、戒逸,每日视朝,亲理政务,四辅协同,内外安宁。
然盛世之下,隐忧渐显。国库虽充盈,却因连年救灾、边备、河工与惠民局支出,财政结构日趋“刚性”;海贸勃兴,白银流入增多,物价与货币管理渐成难题;北境与西域虽安,漠北与西境的小规模冲突此起彼伏;江南豪族虽收敛,地方兼并与土地流转的新问题仍在;而“新政续编”的深入,必然触及更深层的利益格局。
景曜八年春,守孝期满,新帝慕容宸复位视朝。他深知,盛世若要“永续”,必须在深水区推进更精细、更制度化的改革。
——
一、财政税制的“量入为出”与“税基扩容”
户部尚书苏廉上《财政三策疏》,指出当前财政三大隐忧:一是边备与河工为“刚性支出”,逐年递增;二是惠民局与科举扩招增加“经常性支出”,压力日增;三是海贸带来的关税与市舶税波动较大,财政结构不均衡。
苏廉建议:“一,推行‘量入为出’的预算制度。每年秋,由户部会同六科给事中、御史台,编制来年预算,明确各项支出额度,不得随意超支;二,税基扩容。在不增农税的前提下,扩大商税、关税、盐税、矿税的征收范围,规范征收流程,打击偷税漏税;三,设立‘国家平准库’。丰年收储,灾年动用,平抑物价,稳定财政。”
御史大夫赵大人表示赞同,但亦有顾虑:“税基扩容,须防官吏借征税之名,扰民敛财。臣请设‘税监御史’,专司监督税收,严禁苛敛。”
相国王大人则提出:“预算制度,须以‘绩效’为导向。各项支出,须明确绩效指标,年终考核,未达标的部门,来年削减预算。如此,可杜‘无效支出’。”
新帝慕容宸召四辅与相关大臣于养心殿议事,久议不决。太子慕容曜道:“父皇,儿臣以为,财政改革,重在‘稳’与‘透明’。稳者,不增农税,不扰民生;透明者,预算公开,监督到位。”
新帝乃请太皇太后旧制,行“内阁—六科—御史台”三方复核的预算制度,并令苏廉牵头,制定《财政预算条例》《税监条例》《平准库条例》,于景曜八年秋试点推行。
推行之初,阻力不小。地方官员习惯“临时请款”,对预算约束不满;商人对“税基扩容”心存疑虑,担心税负加重。苏廉乃赴江南、广州等地宣讲:“税基扩容,非增税率,乃规范征收、堵住漏洞。对守法商人,税负不增反降;对偷税漏税者,依法严惩。”
同时,税监御史巡行各地,查处数起苛敛扰民的官员,民心渐安。平准库的设立,亦在当年冬发挥作用。北方数省歉收,粮价暴涨,平准库开仓放粮,平抑物价,百姓称颂。
——
二、边地新患:漠北“黑风部”与西境“沙陀”异动
景曜八年夏,北境都指挥使秦岳上报:漠北出现一支新兴部落,自称“黑风部”,其首领“黑风可汗”凶悍善战,吞并周边小部,频频侵扰北境通商据点,劫掠商队,手段残忍。黑风部不同于柔然余部与库莫奚,其战法灵活,来去如风,秦军多次追击,皆因漠北地形复杂、补给困难而失利。
与此同时,西境都指挥使李将军亦报:西境“沙陀”部落与“吐蕃”往来日密,沙陀首领“朱邪”遣使入吐蕃,似有结盟之意。沙陀部控制着西境重要商道,若与吐蕃结盟,将威胁西境安全与西域通商。
新帝召四辅会议。大司马王大人道:“黑风部与沙陀部,一北一西,若同时发难,将成夹击之势。臣请皇上增兵北境与西境,分兵讨伐。”
相国王大人道:“增兵固可,但漠北与西境皆路途遥远,补给困难,长期用兵,恐拖累财政。不若先遣使者分赴黑风部与沙陀部,晓以利害,令其罢兵;同时,令秦岳与李将军整军备战,摆出讨伐之势,震慑敌胆。”
太师李大人道:“臣以为,当‘分化瓦解’。黑风部虽强,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,可遣使联络其内部不满黑风可汗的部落首领,许以好处,令其倒戈;沙陀部与吐蕃结盟,乃因利益驱使,可许沙陀部更大通商之利,令其与吐蕃决裂。”
太子慕容曜道:“儿臣附议太师。兵者,凶器也,不得已而用之。当优先‘抚谕分化’,若抚谕不成,再行出兵。”
新帝从之,遣翰林学士柳明远赴漠北,遣礼部侍郎张衡赴西境。
柳明远抵漠北,先派人打探黑风部内情,得知黑风可汗性情残暴,对下属部落横征暴敛,许多部落首领心怀不满。柳明远乃暗中联络其中实力较强的“白鹿部”与“鹰扬部”,许以:若能助南夏平定黑风部,南夏将册封其首领为王,许其扩大通商,给予军事保护。
白鹿部与鹰扬部首领本就不满黑风可汗,闻言心动,乃与柳明远约定:待秦军进攻黑风部时,他们将从内部策应。
柳明远又前往黑风部营地,见黑风可汗。黑风可汗傲慢无礼,拒不罢兵,且欲斩柳明远。柳明远临危不惧,朗声道:“黑风可汗,南夏国力强盛,秦军乃百战之师。你若执意侵扰,南夏必举兵北伐,黑风部将不复存在。今南夏许你罢兵通商,既往不咎,你若不听,悔之晚矣!”
黑风可汗大怒,欲下令动手。此时,白鹿部与鹰扬部突然发难,偷袭黑风部营地。黑风部大乱,秦军趁机进攻,黑风可汗战死,黑风部瓦解。白鹿部与鹰扬部首领依约受封,漠北复安。
西境方面,张衡抵达沙陀部,见朱邪。张衡晓以利害:“沙陀部与吐蕃结盟,虽可得一时之利,但吐蕃贪婪,终将吞并沙陀部。南夏与沙陀部通商多年,互市之利,惠及部众。今南夏许沙陀部扩大通商范围,在西境设立常驻通商据点,给予军事保护,若能与吐蕃决裂,南夏将册封你为‘西境王’。”
朱邪沉吟良久,终是屈服,同意与吐蕃决裂,与南夏签订盟约。吐蕃见沙陀部倒向南夏,亦不敢轻举妄动,西境稳定。
——
三、海贸规制:市舶司扩容与“海禁有限开放”的深化
景曜八年秋,广州、泉州、宁波三城通商口岸运营一年,成效显著。市舶税收大增,民间海贸蓬勃发展,海外诸国与南夏往来日密。然亦出现新问题:一是通商口岸容量不足,船舶拥堵,装卸效率低下;二是市舶司官员人手不足,管理跟不上;三是海外贸易中,存在走私、偷税漏税、欺诈等行为;四是海军护航范围有限,远海商队仍受海盗威胁。
户部尚书苏廉与兵部尚书王大人联名上书,请求:“一,扩容市舶司。在广州、泉州、宁波三城增设市舶分司,增加官员与人手,提高管理效率;二,深化海禁开放。在三城基础上,增设杭州、福州、漳州为通商口岸,扩大开放范围;三,规范海贸行为。制定《海贸条例》,明确商人权利义务,打击走私、偷税漏税、欺诈等行为;四,加强海军护航。扩充海军编制,建造更多战船,将护航范围延伸至远海,设立海上驿站,保障商队安全。”
新帝召四辅会议。礼部尚书李大人道:“增设通商口岸,深化海禁开放,乃顺应民心之举,可进一步促进海贸发展,增加国家税收。然需加强管理,防止奸细混入,泄露国家机密。”
御史大夫赵大人道:“规范海贸行为,打击走私偷税,乃维护市场秩序之举。臣请设‘海贸御史’,专司监督海贸活动,查处违法行为。”
新帝从之,颁布《海贸条例》《市舶司扩容条例》《海军护航条例》,于景曜九年春推行。
扩容后的市舶司,管理效率大幅提高,通商口岸拥堵问题得到缓解;新增的通商口岸,吸引了更多民间商户出海,海贸规模进一步扩大;《海贸条例》的实施,规范了海贸行为,市场秩序井然;海军护航范围的延伸,海盗不敢轻易劫掠,远海商队安全得到保障。
海贸的深化,不仅促进了南夏经济的发展,也加强了与海外诸国的文化交流。南夏的丝绸、茶叶、瓷器、纸张、印刷术等传入海外,海外的香料、宝石、药材、农作物等传入南夏,双方互利共赢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