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七十九章 神童-《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毕竟《霸王别姬》确实名声响亮,听听挺好的。
    这出戏是梅兰芳和杨小楼刚刚排出来的,最初的本子由大剧作家齐如山根据明代沈采的《千金记》传奇改编,在原作的基础上又参考了《楚汉争》的剧本,对《霸王别姬》作了重新修订。
    最初的版本写出来后,场子非常多,需分两天才能唱完。然后很多梨园大咖觉得分成两天唱显得不完整,于是进行了缩减,最终变成现在一天唱完的本子。
    今天李谕他们去听的,分成十五场。其中的打戏很多,非常受观众喜欢,就是杨小楼会比较累。
    1936年左右,《霸王别姬》又改成十二场;解放后,继续减为八场。
    反复删减修改,让这出戏剩下的全是精华了。
    当然了,改成这么少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是杨小楼过世后,梅兰芳没有找到更好的搭档。
    即便没有听过原版,每个人也知道梅兰芳的这出戏。
    记得有人曾讥讽说“梅兰芳不也只会八出戏吗”。
    但这句话恰恰暴露了他们的无知。梅兰芳一生演过三百多出戏,会演的戏更多,所谓“梅八出”不是指梅兰芳只会唱八出戏,而是指梅兰芳晚年常演出的代表剧目有八出戏。《霸王别姬》就是“梅八出”的一出。
    戏台上精彩纷呈,现在李谕多少懂点,到了最精彩的第十二出,即“项羽败阵醉卧帐中”时,梅兰芳饰演的虞姬舞出漂亮的剑花,口中唱着“自古常言不欺我,富贵穷通一刹那”。
    台下的观众纷纷高声叫好。
    齐白石也懂戏,对李谕和陈师曾说:“新戏能有这样的效果,着实不简单!我想用不了多久,全国的戏院都要抢着让他们二位去演出。”
    齐白石猜得蛮准确,甚至现场在座的戏迷中,就有从上海过来的。
    杨小楼和梅兰芳与李谕是老相识,唱完后,请李谕来到了后台。
    一个上海的戏院老板正和齐如山聊着去上海演出的事。
    杨小楼刚卸完妆,累得不轻,站起来和李谕打招呼:“院士兄弟!好久不见!”
    李谕说:“当真好久不见。你们这出戏精彩得很!”
    杨小楼说:“本来梅兰芳和齐如山先生还想在虞姬自刎后继续加一段,因为后面还有打戏,但我实在没有那么多力气,这一天能把人生生累死。”
    杨小楼说得非常大度了。
    因为按道理,这段打戏是杨小楼的绝活。试演时,也的确还有一段打戏。
    但现在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提高,对梅兰芳饰演的虞姬更喜爱。
    所以观众看到虞姬自刎后,便纷纷“起堂”(退场),不愿意再往下看杨小楼的开打了。
    这种冷遇让已有“国剧宗师”美誉的杨小楼颇为尴尬,情绪大受影响,无法淋漓尽致地完成最后一场打戏。
    匆匆敷衍过后,下台便以颇为复杂的口吻说:“这哪儿像是霸王别姬,倒有点像姬别霸王了。”
    梅兰芳虽然知道杨小楼心有不甘,但观众才是上帝,于是果断决定只演到虞姬自刎为止。杨小楼也没再说什么。
    上海的戏院老板说:“齐老板,这么好的戏一定要在上海演几场,出场费好说!”
    齐如山得征求梅兰芳和杨小楼的主意,于是问他们:“你们怎么看?”
    梅兰芳以前去过上海,说:“上海兼容并包,把我们的新戏给那的观众看看,大家喜欢最好,要是不喜欢,挑出毛病更好。”
    齐如山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,答应了上海戏院老板的请求。
    (本章完)
    dengbi.net      dmxsw.com      qqxsw.com      yifan.net
    shuyue.net      epzw.net      qqwxw.com      xsguan.com
    xs007.com      zhuike.net      readw.com      23zw.cc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