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0章 攻到寨前-《明末最强钉子户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土车后面,明军设置了火铳手和长枪手。
    以防备清军突然冲杀出来。
    同时,这些土车间还留出了一些空地。
    用于架设火炮,或是作为出击的道路。
    由于清军的火炮、火铳和弓箭都已经无法构成有效威胁。
    因此,明朝军队有条不紊地构建防御。
    后方的车营在简易土车的保护下,顶着主岭与中岭清军的炮火,奋力将佛郎机等火炮拖至前线。
    后续还有大批攻城器械紧随其后。
    刘中用的这甲火铳兵,已逼近黄土岭清军的第一道防线,正面对着百步之外的敌寨入口。
    敌寨前,一条深深的壕沟横亘,配以厚重的吊桥,构成坚固的障碍。
    在寨门右侧不远处,一处寨墙残垣断壁。
    显然是刚才被神机营的炮火轰击所致。
    放眼望去,敌寨的寨墙多处受损。
    若攻城器械到位,突破眼前敌寨防线,只是时间问题。
    此刻,刘中用和他的战友们,隐蔽于几辆土车之后。
    与他们并肩作战的,是在不远处蜿蜒排列的土车。
    土车背后是身着棉甲的祖大寿部火铳兵,个个蓄势待发。
    而在他们身后十几步之遥,又是一排排的土车,掩藏着身着罩甲的长枪兵。
    刘中用从土车的掩护中窥视,寨墙后的清兵们正在大声叫嚣,对着明朝的土车指手画脚,有的清兵胡乱开火。
    但在这个距离上,射来的弹丸往往不知所踪。
    即便有几颗击中土车,也只是激起些许尘土,让土袋中沙土缓缓漏出,显得有些滑稽。
    突然间,一阵急促的鼓声从寨墙后响起.
    紧接着前方的寨门缓缓放下吊桥,门扉大开.
    一波波身着白色镶红盔甲的清兵如同潮水般涌出。
    他们个个手执厚重的盾牌,其中几个更是举着异常沉重的铁盾,仿佛移动的壁垒。
    这些清兵身披重甲,手持大斧重刀,发出震天的怒吼,向这边发起冲锋。
    刘中用的心脏剧烈跳动,一股热血涌上心头。
    他瞥向身旁的战友,只见他们紧贴土车,面露紧张之色。
    毕竟,这是新军成立以来,第一次面对真正的清军。
    清兵的凶名在外,如今突然对峙,难免让人心生忐忑。
    然而,平日里严格的训练在此刻发挥了作用。
    在上官的死劲指挥下,清兵未至七十步内,不得擅自开火。
    因此各土车后只有一片死寂,仿佛整个战场都屏住了呼吸。
    对准寨门两侧的土车,后面的火铳兵们也已调整方向,侧身对准那些冲锋而来的清兵。
    只见那些清军士兵,一边怒吼一边从山下疾冲而下。
    距离越来越近,那凶神恶煞的表情也愈发清晰。
    然而土车后的明军士兵们,却依旧保持着惊人的冷静,强忍着不开火。
    祖大寿在编练新军时,借鉴了青牙军的训练模式。
    因此青牙军的作战案例被仔细研究。
    祖大寿与诸将一致认同,青牙军的坚韧和坚守精神是其制胜法宝。
    未得上官命令,不得擅自开火。
    如此一来,当敌人逼近时,排铳的战术,配合精良的火铳,就能够发挥出无与伦比的战斗力。
    在日常的操练中,祖大寿尤为强调军纪。
    将不遵号令擅自行动视为重罪,赋予各级军官现场裁决的权力。
    小至甲长可决断军士,大至千总有权处决把总,以此确保军令如山。
    经过祖大寿铁腕般的训练,服从命令成了他麾下新军的金科玉律。
    面对清军如潮水般的猛攻,士兵们坚守岗位,静候指挥官的指令,即使敌人近在咫尺。
    数名汉军与朝鲜军士兵从盾牌后露出头来,三眼铳与火铳齐发,硝烟与铳声交织。
    刘中用等人洞悉这是清军的诱敌之计,故意引诱开火。
    一旦己方开火,清军的刀盾兵就会趁虚而入。
    眨眼间,清军挟裹着滚滚威势,从山脊上如雷霆万钧般冲下,已逼近七十步的距离。
    “开火!”
    新军把总一声令下,挥刀斜指,号令如山。
    土车后,土车旁,近百名火铳手蓄势待发。
    听到命令后,他们立即扣动扳机齐鸣,火光冲天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