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1章 寨墙破,攻山!-《明末最强钉子户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在战车的后方,又有壕车,如同待命的巨人,准备应对清军阵地上复杂的防御工事。
    清军的主墙前,尽管布有三道壕沟。
    但大部分壕沟后方并未设置矮墙,只有拒马和木桩作为障碍。
    壕车的出现,让这些障碍变得不堪一击,它们能轻松推撞。
    然后将桥梁铺设在壕沟之上,为进攻部队开辟出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。
    即便遇到壕沟后有矮墙等额外障碍。
    明军也备有尖头轳。
    这些器械构造坚固,木架粗大,木板厚实。
    外部覆盖着生牛皮和棉被,足以抵御敌方石矢的攻击。
    即使佛郎机炮弹击中,也仅能留下一些洞孔,无法对其整体结构造成致命伤害。
    至于弓箭和火铳的攻击更不用说了。
    当然,红夷重炮的威力另当别论。
    但清军的红夷大炮,已被斜坡地形所遮挡,无法发挥作用。
    工业与器械的巧妙结合,将原本看似难以攻克的山岭,变得如同平地一般易攻。
    在清军士兵恐惧的眼神中,山脚下的明军有条不紊地完成了部署。
    随着一切准备就绪,整个战场陷入了一片寂静,只有双方沉重的呼吸声回荡在空气中……
    巳时中刻,日头已至天中。
    炽热的阳光洒满大地,空气中弥漫着灼人的热浪。
    就在这时,一声凄厉的天鹅鸣叫划破长空,仿佛是战斗的前奏。
    紧接着,数百门佛郎机炮如同被唤醒的巨兽,开始了它们的咆哮。
    尽管佛郎机炮的威力不及红夷大炮,发射的弹丸也不算大。
    但当数百门火炮同时轰鸣,其震撼力绝非寻常。
    震耳欲聋的炮响声此起彼伏,连绵不绝。
    仿佛整个天地都在这炮火的交响中颤抖。
    一轮炮火的齐射,持续时间之长令人难以置信。
    而明军的炮火,历来遵循从左至右的顺序。
    一时间炮声雷动,炮弹呼啸,交织成一片震人心魄的景象。
    在震天的霹雳声中,无数从几两到二斤不等的炮弹,如同暴雨般倾泻向寨墙,激起漫天的碎石与尘土。
    清军的防御工事在这样的攻势下,都在颤抖,显得岌岌可危。
    这等声势浩大的炮火,让后方的刘中用等人无不心惊胆战。
    火炮,大明的骄傲,这时战场主宰。
    大明的佛郎机炮的产量巨多,也立下赫赫战功。
    尽管如今逐渐被红夷大炮所取代,但在近距离中,佛郎机炮的威力依旧不可小觑。
    此刻,寨墙后的清军比之先前被神机营轰击,显得更加着急慌乱。
    明军佛郎机炮数量众多,近距离的密集射击,让每一发炮弹都成为了威胁。
    或许一发炮弹难以彻底摧毁寨墙,但十发数十发的累积,足以让任何防御工事都感到压力山大。
    佛郎机炮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出色的散热性能。
    能够在连续发射十几发炮弹后才需要短暂的冷却时间。
    这在战场上意味着持续而稳定的火力输出。
    加之使用子铳的装填方式,使得发射速度极快。
    尽管车营的炮手们未必每个人的技术都是炉火纯青。
    但平均十几秒发射一发炮弹,还是没有问题的。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炮手们在这一刻仿佛被激发出了超常的潜能。
    他们四人一组,配合默契。
    佛郎机炮射出后,一人提出子铳,紧接着一人填入新的子铳,最后由一人点燃炮火。
    整个过程一气呵成,炮声连续不断。
    数百门炮火的轰鸣,如同雷鸣,震耳欲聋。
    没完没了的炮弹如同倾盆大雨般倾泻而下,让寨墙后的清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和狼狈。
    寨墙的轰隆声不断响起,碎石四溅,尘土飞扬。
    土墙而言,砸出来的泥土还能勉强承受。
    但石墙一旦被击中,石块崩飞,便是灾难性的打击。
    震耳欲聋的炮火声,仿佛能将人的五脏六腑震得四分五裂。
    许多清兵的耳膜在轰鸣中痛苦颤动,犹如遭受针刺。
    炮弹炸裂时,激起的石雨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。
    若不幸被石片击中,其伤害不亚于直接中弹。
    第(2/3)页